二十四只眼睛

二十四只眼睛

备注:BD1080p日语中字

主演:高峰秀子 田村高广 笠智众 

导演:木下惠介 --- [更新时间:2023-06-27 20:06:11]

类型:电影 剧情片

..

淘片

剧情简介

昭和三年(1928年),大石久子(高峰秀子 饰)到小豆岛小学的分校执教。骑着新型自行车穿着西装的大石老师给这个贫困的村落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分校的12个学生也对她颇具好感。某天大石掉进孩子们挖的坑,扭伤脚腕。休养期间12个孩子走上8里路来看望老师。大石因伤转回总校任教,适逢军国主义盛行期间,大石的怀疑态度令其遭到同事的鄙视。随着战争的进行,已经转到总校读书的12个孩子中有的加入军队。大石对军国教育的质疑不断加深,最终选择辞职,回家相夫教子。战后大石老师回到分校,望着教室里陌生而纯真的面孔,想起当年12个孩子不同的遭遇,终于流下了眼泪…… 二十四只眼睛豆瓣评价: 欢乐分裂发表了评价:#重看#内海金光闪闪,纯真童音阵阵,今日纵声歌唱,焉知路在何方;师生亦是缘,相扶走过的难忘岁月,经炮火洗礼,故人凋零,魂魄悠悠,曾共同欢笑哭泣,却只能目送你们走上各自人生道路;木下惠介的镜头永远那么诗意,且奉献最美秀子,哭戏煽情度最佳,今日两次大银幕秀子,满足。【2017-09-09 21:28:33】 shininglove发表了评价:近观日本电影,感觉对影片风格影响很大的其实很多是与导演的性格有关。高峰秀子在自传里说过,木下惠介是一个爽朗活泼的导演,在片场常常哈哈大笑。这样爽快豁达的性格也体现在电影中,镜头语言、剪辑方式都能体现出他自己的风格,相比较成濑的婉转千回、低回吟唱,木下惠介更加“直、开、放”。【2011-01-23 20:26:07】 吞火海峡发表了评价:自行车隐喻发展动力,老师象征国家母体,战前自行车源于父辈积蓄,战后自行车来自众人集聚,自行车老师—爱哭的老师—自行车老师的称号变更,暗合日本人对过往、现在、未来的定位与期望,木下不愧是50年代最受信赖的导演,不仅将社会心态把握得细致入微,而且绝不冒失出牌,譬如慰安妇的雷区【9↑】【2011-12-24 19:26:30】 Amushi发表了评价: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我一直在想當初國際影壇為何會喜歡這部作品,但越看我越發覺電影前半部在構圖上非常的有趣,像是一連串地景被簡單的敘事所串起,因此那荒涼貧瘠才是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角,然而它們的永恆不變更為如此像是通俗劇的作品增添了幾分諷刺感,與無法改變的社會與其交織成限制眾人的時空結構【2013-11-28 00:30:00】 一"一发表了评价:可能是太喜欢木下的日本的悲剧的原因。感觉这部片丧失对我应有的力度和影响。上上下下老师的一生。希望的只是不做炮灰。24只眼睛只剩下了14只。流去的也就不只是时光了。真是在想,个人命运被什么所左右呢?更多的。只是想摆脱一切荒谬的宿命而已。看着刚出生的婴孩死去。忘记当下发生的每一件琐事。活着的意义,有不有关于记忆?【2008-05-03 14:09:25】 小斑发表了评价:那年头的日本电影看了好多都走这种散文式反高潮的路线——尤其木下惠介——需要耐性去……可惜不能在电影院里看,用电脑看各种走神。中间有一段无字幕……西特。【2011-06-02 05:12:52】 冰红深蓝发表了评价:一曲只见泪不见血的时代悲歌,因为哀绝之至,即为泣血,伤楚之极,便可穿心。一部仅从侧面白描、却让战争之险恶阴惨暴露得淋漓极致的反战杰作,国家机器(招兵的军队、捕控的警察、“躲在食橱里的天皇”-照片与终战广播)成为缺席的在场者,个体则是酷烈历史下的渺小人质,不是在画外殒命(几乎未出现过尸体,仅可听闻人物的死讯,或目睹丧礼与墓碑),便是被迫遭遇悲凉酸涩的生命情感体验(尤其是亲历自己的学生与家人一个个因贫穷、家庭变故、疾病、意外或战争而亡故的老师)。前半段基调欢乐美好,之后渐次转为悲苦,一次次无言而用力的告别,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或凄婉动人的曲调([友谊地久天长]总萦回于耳畔),一座座逝者的墓碑,无尽的孤舟,还有那张承载记忆的合影与自行车礼,都令情感激荡狂涌。高峰秀子抹泪不断,演得太好。(9.0/10)【2020-12-03 18:41:12】 本位发表了评价:实在是太煽情了,处处都在煽情,而且在我看来都挺刻意的,对军国主义的批判反思完全被煽情遮掩过去了,还有第一次骑自行车出场那段看着太尬。【2017-08-23 12:57:32】 Hiina Kapsas发表了评价:山形未改,水色依旧。昨昔历历,以至今朝。结尾自行车一出来,鼻子就酸了,不清楚泪点在哪里。但哭了几次就明白了,令人难过之处在于物是人非,所以自行车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的闪回,唤起观众对起初自行车出场时那种生活那种人的回忆。十二个人变成七个,一个潦倒无音信,一个病故意,三个阵亡。而久子的长子,即便是战败后,军国阴云也仍然笼罩着他挥之不去。「ヘイワ」,和平,对于个体而言是如此难能可贵,来之不易。美中不足是丈夫女儿走得有些突然,并且这个设计的目的性、解释性不强。【2021-05-23 20:59:35】 汪金卫发表了评价:【北京电影节展映】松竹修复版。两个半小时里哭戏一场接一场,24变14,极为苦情催泪。虽然字幕翻译较差,但银幕内外都是哭声不绝。摄影很好,难忘片中海景、船舶、渔村和高峰秀子的美丽脸庞。剧情跨度近20年,主线之余也侧面展现了战争前、中、后日本底层百姓的生活,并有浓浓的反战思想,至今毫无过时【2018-04-14 16:21:40】 圆圆(二次圆)发表了评价:这片子最神奇的地方是,虽然每个学生都有三个以上的角色饰演,但情感是完全和高峰秀子所饰演的老师(还有她的表演)连贯在一起的,这是蒙太奇造就的一生,是唯有影像才能赋予的真实力量。当然,如果不是木下惠介惊人的导演力,也不会有这样一幅跨越半生的动人历史画卷。2021.05.23 @电影资料馆二刷。效果比第一遍看还要好。有距离的日本现代平民史。【2018-04-15 09:54:11】 Sabrina发表了评价:1. 大师级作品。2. 高峰秀子的优点是可塑性强,原节子太过完美所以选择角色会受限制,或者是观众对她的完美印象很难改变。3. 片子不着痕迹,不起劲儿灌输,一切都浑然天成。4. 没有战争场面,一个个墓碑,还有老师战前,战后的自行车就让人能够明白很多道理。5.杰作,史诗性质的。【2016-05-04 12:36:27】 东北洪常秀发表了评价:二十四只纯净的眼睛,十二个不幸的孩子,木下惠介用清新自然的叙事手法温柔而有力的直戳战争对人民的迫害,一代年轻人流离失所,生死茫茫,眼眶也跟着高峰秀子几度潸然,串联电影的每一首悠长的日本小调也仿佛成了社会的悲鸣。【2018-04-27 21:02:42】 谋杀游戏机发表了评价:可能是史上拭泪镜头最多的电影...前半段清新自然充满童真,后半段桃花源般的小豆岛也免不了被卷入战争阴云,泪点连连。高峰秀子太温柔美丽了。片中若干插曲都是我从小哼到大的,有的中文歌词都记得很清楚,以为地球上人人都会,没想到一问大家居然没听过我也搜不到?!震惊,我到底是从哪学的呢??【2018-04-15 01:46:18】 气急败坏陳牙齿发表了评价:下次去小豆岛巡礼有事做了:边骑自行车边哭【2017-09-09 21:24:52】 晚不安发表了评价:3.5。回想小津在《彼岸花》《秋刀鱼之味》片尾处借笠智众之口追忆戎马岁月,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而木下惠介的反战思想是在《二十四只眼睛》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的,高峰秀子的眼泪颗粒分明地砸在观众心上,与战场上的弹坑无疑。——年轻时,她质疑军国主义教育里对爱国与忠诚的过度宣传,随着年岁渐长,她只是不想要任何人奔赴死亡。没能感受到一年级师生间迅速建立起的情感联结,但后半段对和平与安宁的希冀却是普世的。镜头平等地、甚至不厌其烦地扫过一张张年轻士兵的脸,数年后则扫过他们的墓碑,昨天他们是身边的同学,明天就成为远方的游魂。老师仍需要一辆自行车来重建生活,二十四只眼睛里有许多双永远看不见。【2021-05-27 00:56:53】 莱尼圆发表了评价:大石老师,太过于完美的教师形象,美丽端庄温柔善良,把12个学生视作亲生孩子,关怀和体恤他们的命运。希望身边的人像普通人一样都好好活着,这是最好的生命赞歌和反战宣言。影片十分煽情,高峰秀子和学生们时常哭啼,一些学生演员让我想起西线无战事,但正是这份淳朴和善良才感人最深。主题音乐好听。【2013-09-02 02:08:53】 马雅可夫斯基发表了评价:波澜壮阔但又细腻悠长,用群像视角刻画出整个日本民族的阶段历史与小豆岛众人的坎坷人生。在手法上,电影大量使用了全景与远景,建筑内部全景运用规整构图来划分结构并用门框制造景深镜头,全景则是在前中后景中制造大环境的人物状态,这些技法,后来在侯孝贤电影中被大量应用。片中最好的一处在于,远景人物运动镜头的调度,在人物沿荧屏水平方向运动时,摄影机并未跟随人物进行运动,反而是制造固定视角,然后用三段镜头衔接,这一打破运动与场景完整性的做法,并未造成不适,反倒是凸显了运动的急促,并提高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影片结尾处,母子三人的行走第一次应用了同步跟随的运动摄影机,这也意味了生活的向前发展。虽然本片经典无比,但从时局来看,本片对战后日本人抛去战争心理负担有着不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在精神方向减弱战争的罪恶性。【2019-07-01 22:43:01】 Eccentric Cat发表了评价:抛开电影中的战争反思,回想当学生的日子,的确,对小学老师总是依依不舍的,也许是从最单纯的时候培养起来的感情到很多年后最珍贵吧。(1956年在国内上映)【2012-04-11 19:51:25】 苏黎世的列车发表了评价:海色山姿依旧,小豆岛容颜未改,昔日时髦的老师却渐渐老去。大石想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而不是输送到战场,为侵略战争去送命。忘不了那群孩子清澈的眼神,和老师在田野上纵情歌唱。奈何世事变迁,死的死,亡的亡,如果可以重来,做一个渔夫,开一家米店,在这景色宜人的海岛上,在这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终了此身才是人间之最啊,不要成为军国主义的棋子和牺牲品!【2021-09-09 15:39:31】 natata发表了评价:大石头老师是一位母亲。她骑着车穿着洋装,闯入了这个小岛。然后离开又回来。她爱人,为他们笑和哭。她育人,说我并没有说什么不对的话。她的儿女们经历着这个时代,而她站在那一直守望着他们。当他们重聚,有人说我必须要来,否则我就再也来不了了。为我们的童真流一些眼泪。【2018-04-14 14:12:38】 十一伏特发表了评价:1928战争前,1933九一八(满洲事变)、一二八(上海事变),1941侵华战争扩大化,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战争后。以一个偏远海岛女教师的视角,去展现侵略战争背后日本普通民众的18年时代变迁。拍出了状态感情,但思想境界不够。 对标中国类似题材的黑白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花街》《我这一辈子》,日本民众生活算得上岁月静好,中国百姓遭遇的才是凄怆苦难。高峰秀子饰演的女教师在18年间实际只给这批12个学生教书2年,能因为意外腿伤调离岗位5年,对战争宣传不满就辞职回家专心生娃。能够有选择的人生怎能称之为艰苦,拿本片来作为反战思考明显是不够深刻。 额外的一句暴论:两颗原子弹实际是救了日本,避免有生力量的进一步丧生,维持社会经济建设基础没遭到破坏,【2021-05-23 19:26:38】 Véronique发表了评价:不喜欢的一部木下惠介 看这么圆熟的电影仿佛是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的感觉【2007-12-03 00:08:01】 神仙鱼发表了评价:如果不是看电影哭的最多的一次,也是很久以来最多的一次,像是二十四只眼睛一起在流泪。人生由无可奈何组成,很多时候除了哭别无他法。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老师如此,电影亦然,若每次挥手与目送。大石以小石之姿,高峰秀子真美好。9/10【2021-06-19 21:29:43】 kylegun发表了评价:自行车洋装,百合花便当,论公交上吃一只饺子的时长,如何向学生解释无产阶级,穷困屈辱,孤苦痨病,梦想敌不过家庭宿命……挺真实的,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好老师像好莱坞电影演的,上几堂课就启发改变人的一生;能在二十四只眼睛注视下,带着同情同理心陪着学生一起哭哭,已很不容易【2021-06-22 13:17:26】 荔枝超人发表了评价:戏里戏外人流过的眼泪加起来大概都够填满水立方了吧。【2019-08-25 15:19:00】 风间隼发表了评价:控诉军国主义如何将“小石头先生”变成了“爱哭鬼先生”,很符合50年代的社会环境,但也探索了岁月蹉跎的永恒主题,因此成就银幕经典。自行车那段让人热泪盈眶。花、海、稻田,大银幕看美不胜收,其实结束在老师推车行走在一山烟雨中更好,以阳光下的长路结尾大概包含了导演励志的意图。【2018-04-15 10:28:02】 Mr. Infamous发表了评价:同理心太强的好老师,是学生大到不知如何消受的福分,但对老师而言,落在被贫穷、短视与“大局”包围的村子里,眼见12个学生凝聚着整个时代的痛与悲,却无从帮起的愧疚与伤怀,该有多么蚀心。被训斥的大石老师,无法理解让孩子们战场送死的必要,无法理解一种颜色或一种派别,就可以将人置之万劫不复。她最敏感地觉得,当连接她与学生的教科书充斥着这样的理念,那教书,是否真能育人?就是这种放在当下依然强烈的无力感,把人伤得很深。十八年光阴,多少如晦风雨,自行车再次出现那一幕,好生动容。#资料馆#【2021-05-23 18:42:47】 V的骨牌发表了评价:海之颜色山之形状恒常的定调,贯穿战前战后几十年的小豆岛,用歌声和向远方挥手表达情意的人们,替远去的人们活下他那一份的记忆,漫漫刻出的渡世日记。不像《浮云》的风雨飘摇,本片温柔缱绻又饱含力量,又见友谊地久天长,这次感觉略长,想起了我的一些老师…@8thBJIFF【2018-04-14 12:56:30】 踢你小腿骨发表了评价:那二十四只眼睛都烙印在腦海中久久不散,超過影片本質的人道精神與戰後反思【2011-06-21 16:49:31】 zzy花岗岩发表了评价:没有什么比真挚的情感更能打动人的了,12个孩子纯真的笑脸,却抹不去动荡年代战争带给人的泪水。流畅的镜头与细腻的情感,加上高峰秀子又一次的精彩表现,整部电影令人回味~【2014-04-03 22:10:11】 HurryShit发表了评价:大歷史,小地方。中遠景。島,船,自行車,更迭,輪替。音樂。超級感傷的人道主義。【2012-05-06 02:07:41】 听见流星的声音发表了评价:本片是日本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反戰電影,根據女性作家壺井榮的小說改編,通過一位女教師的執教生涯,反映出戰前日本(少女),戰時(妻子),戰後(寡婦)的生活變遷。木下惠介借高峰秀子的女教師身體力行,對日本戰時一味追捧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大有文獻電影的風采,忠實地記錄下日本戰時一代的成長過程(淪為經濟轉型的奴隸或者戰火的炮灰),整體構圖簡潔有力,節奏明快,沒有一般反戰片所需要的慷慨陳辭和空洞說教,而是以一個個含蓄溫婉電影鏡頭傾訴,傳達了對戰爭的反感與和平的訴求,表達了人類對愛好和平的共同情感。在當年美國電影金球獎上更擊敗黑澤明的《七武士》,而贏得最佳外語片獎。【2022-09-19 20:21:01】 负暄发表了评价:和《乡村女教师》真的有相当大的共性。也算是高峰秀子的演技代表作吧,木下惠介片子里的她和成濑里的独立女性有很大不同,前者温顺、体贴,后者倔强、敢作敢为。很多人都会自然地将他当作是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其实也不全是。【2013-06-23 20:52:57】 操蛋的教父发表了评价:如果用“师生情”来作为中心思想来叙事的电影里面,这部电影我可以给满分了。在我看来很多小细节不仅布置的点题而且处处蕴含意味,更不用说主题与社会大环境的环环相扣。战争,对于里面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伤害。(高峰秀子出演的电影几乎横贯日本电影黄金时代了)【2013-05-24 18:20:29】 小年左发表了评价:从先锋于时代的大石子老师,到“胆小”的爱哭鬼老师,短短不到三十年,战争让无论战胜还是战败国都历经了颠沛流离人鬼殊途,24只眼睛只剩14只,其中还有一对盲眼。身处纯真无忧的年代时不自知,和盲眼后了然于心的铭记,时代在坏,人心能向着好处去,因此伟岸了。【2018-04-11 23:13:49】 影毒肥佬发表了评价:買了碟幾年了, 不敢看, 總想等電影院; 這句話重復了很多次, 我自己也覺得煩, 但是真話......終於要扔掉上面廢話, 我總算看到了在死前!!!小豆島-長髪美少女在去年去了, 拍了多張二十四之瞳紀念館照片, 讓我心馳神往, 昨晚圓夢時刻.....全是中遠景, 卻給每個小孩大特寫, 呼之欲出的.....【2016-11-22 16:04:01】 段王爷发表了评价:2021.5.23 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4K修复版 时代的车轮下,我们都是一粒沙。大石老师并不能如石头一样坚不可摧,成为了爱哭鼻子的老师 木下惠介抓战争的点很到位,有舍有得,很多可以重点渲染的部分都一笔带过了,反而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魅力【2021-05-23 18:07:03】 甘草披萨发表了评价:#日本电影大师展# 20170909重看@影城一号厅,主旋律歌与泪太多,内容也稍许有些敏感与局限,但木下惠介的广岛小渔村有无比纯真美感,虽囿于时局与成见,木下和老师一样只得有些话能讲有些不能讲;阔别18年的点名和自行车梗催泪弹,给我写信,我也会给你写信,真是无手机年代最凄美的告别之语;有个男孩才一年级就说要摇船送我回去,可他死在了战场【2015-02-21 22:38:00】 呆发表了评价:有的眼长眠,有的眼看不见,有的眼总想流泪。这就是战争和生活。【2021-05-23 21:34:04】 junepig发表了评价:木下惠介的情感太舒缓温柔了,看到最后没有人会不流泪吧。。。我也回想起20多年前了,那位温柔的老师,那些最纯净的友谊和爱【2009-03-30 18:34:57】 saturdaylou发表了评价:吃馒头看老师那段又天真又想哭 别的太过 只有小津耐得住性子 @TaipeiGHFF【2013-11-19 00:22:09】 cliosong发表了评价:(8.5/10)1954年木下惠介版。相聚与离别这组关系在多重层面上得到展示,大到大石先生同学生们的个人命运,小到一次欢迎会上幸存学生的逐渐汇集,从跨越二十年的日本覆亡与重生再到只有一杯热茶功夫的旅行偶遇,优美统一。想起那个年代的小津更多怀有的是对往昔终结的唏嘘,而木下则在创痛中发现了更多希望。不知道小说改编的背景和高峰秀子的角色诠释有没有影响木下惠介在影像上采取更激进的处理。配乐和歌曲都太好听了。【2019-05-10 00:30:20】 炑玉发表了评价:有些片子 看开头就知道一定会是自己喜欢的 二十四只眼睛就是了。温情的画面女主角美丽的身影。片子并不是多么起伏回旋,震撼人心但就是.. 恩 如那首歌谣在唱 海的颜色,山的形状,都没有变,而明天就成了今天。四星半【2013-01-21 06:19:13】 btr发表了评价:#日本影展# 童谣好听。平实、天真的儿童电影由时间(大时代)的魔法变得厚重而感人。【2017-09-10 01:54:53】 裘笛发表了评价:平靜的筆觸卻盡顯戰爭的殘酷。抒情的散文方式,但情感很厚重。後半段對比前面的人世浮沉,無奈也無力,只能盡自己所能努力生活下去….真的很感傷….這部電影也會讓我永遠記住高峰秀子的美。【2013-11-19 03:29:53】 EmptyWorld发表了评价:极其真挚、朴实的电影,没有太多的政治军事讨论,而是更多的放在抒情和时代背景描写。部分地方感觉过分冗长。作为一个老师、母亲、女人,大石老师问出了最质朴的问题:为什么想当军人?透过孩子们青春时那无邪的眼神,我们只能看到这场战争带来的无尽灾难。军国主义是所有人的敌人。【2018-04-14 13:11:57】 峰峰峰峰发表了评价:早晨在海滨徘徊,回忆逝去往事。风之声,云之状,着色的桨翻起水波。黄昏走在海滨,回忆往日的人们,浪去浪回,月之色,星之光……【2014-09-11 11:07:57】 事事顺心发表了评价:易煽情易感动,日本大时代背景下大石老师的二十几年光景,十二个孩子二十四只眼睛,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命运,军国主义思想下大石老师的想法有着对主流政治立场的对立,但更多的是透露着其对战争的反思,从自行车老师到爱哭老师,她又回到了小豆岛与那些学生的弟弟妹妹子女相处,参战失明的金贵触摸着照片,他看到了照片上每个人的位置,透过一件件往事和那张合影,一份雾哀情绪涌上心头【2022-03-31 17:45:08】 mecca发表了评价:4.7山形海色 月容星光 年轮 不见刀枪 却有最残酷的战争——这方得了东方禅意 或者跳出战或和 大时代背景与个人的冲突下 她做了那个年代她所能做的一切 普世间人性矛盾 死生无尤 木下惠介长镜里的凝望 远景外的关照 情感素朴 景与人都曾纯真 Antebellum heaven 及细腻悠长的情感释放 考验现代人观影节奏【2011-12-18 09:46:53】 门柱发表了评价:看到最后一场师生聚会的时候觉得女人真伟大。女人之伟大不在于她想成为 “又一种” 男人,而在于她们是相对于mankind的另外一种造物。【2021-01-21 23:24:38】 Paper Planes发表了评价:战前部分清新、质朴,是全片最好的部分。战时部分多次使用字幕敷衍了事,支线繁多散乱。最后半小时我哭了好多次……最近看啥都哭……当年评价甚至高于《七武士》也与时代背景有关。身为笠智众个人饭,我自重。高峰秀子的演技自是无话可说。我看的第一部木下惠介。【2010-08-06 13:40:42】 你的益达发表了评价:左胶女青年如何在时代潮流中安分过日子,偶尔作死输出点赤运敲门砖也幸亏皇国厚道,二十四只眼睛一直注视,人间沉浮车轮辗转童声犹在耳旁。【2015-03-27 22:51:32】 7级残废发表了评价:《人间的条件》是赤裸直接的反战宣言,而木下这部片则是以相反的叙事与风格进行着战争反思。高峰秀子饰演的老师与十二个学生在影片前半部分的互动如童话般美好,不论是画面还是情绪上都极具感染力,岛上的生活就像乌托邦乐园。而后半段战争的开始扰乱了甚至毁掉了这样的童话日子。虽然影片没有直接展现战争场面,但战争的影响无处不在。曾经的学生在战场上有死有伤,老师的丈夫也死在了战场上,而老师一直排斥反感的战争意识形态和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终究毁掉了这个国家和每一个家庭。当她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反感时,被领导谈话,以不爱国的反动罪名。日本当时的举国状态无需再言,已经到了可笑的地步。那些原本天真的孩子此刻面对战争与爱国的话语面露兴奋与期待,然后一起哼着歌曲奔赴地狱。这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故事,而这跨度正是抒情最大的来源。【2021-07-09 17:03:35】 Parachute发表了评价:没什么理由能叫人不爱惜生命好吗,,,,这是要让人泪奔几次啊!!【2013-02-11 21:16:17】 杨小槑发表了评价:7.看了这片后我才确信了《陆军》(1944)的意图反战处理的确是有意为之的。本片从看似与世无争的后方乡村学校生活出发,反映军国主义无不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及内心。经由独立个体象征升华到政府所允诺光明未来的谎言事实。其实就是部通俗情节剧,刻意煽情的确显眼。但这种对过去狂热的民族性、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公映影片,才更需要这种无阻碍的、一目了然的通俗化渲染,让更多的观众感同身受,引发思考。【2022-05-30 16:30:25】 ZHANGWANHE发表了评价:太满了一点,3+1。大体明白片名的用意但正因如此觉得内容少了平衡感(也许每一个片面的不平衡达到目的的平衡也是平衡的)。全片只记住了高峰秀子的笑容,真是春风化雨【2017-06-27 22:39:25】 阿菇菇发表了评价:作为故事片拍得实在是太好了,整个故事结构流畅而精致,前后呼应,情绪完整。没有刻意煽情,有很多可爱而活泼的细节。而且作为战后反思片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太喜欢高峰秀子饰演的女教师了。散文诗般的缓慢节奏和充满美感的黑白透视画面,每次悠扬忧伤的歌声响起时都非常感人。喜欢木下惠介。【2014-04-12 11:07:02】

同类型